一、引言
- 血小板减少症是多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或常⻅并发症,但目前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、病因诊断、治疗指征、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仍缺乏足够深入和系统的认识。
- 血小板减少一般多⻅于以下疾病: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,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,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MDS,巨幼细胞性贫血,再障等。
- 本文主要总结各种升血小板药物的适应症以及区别。

二、何为学血小板减少?
- 首先,血小板减少症定义是指外周血象中血小板计数<100×109/L 的情况。
PLT<50×109/L 时,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倾向的危险性;
PLT<20×109/L 时,有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;
PLT<10×109/L 时,则有皮肤黏膜出血的极高度危险性。
- 其次,血小板数量减少是出血性疾病最常⻅的病因。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,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、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分布异常三大类。
三、相关药物特点
药品名 | 适应症 | 用法 | 主要副作用 | 禁忌症 | 注意事项 |
---|
白介素-11 | 用于实体瘤、非髓性白血病化疗后III、IV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| 25-50ug/kg体重,于化疗结束后24-48小时开始或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皮下注射,每日一次,疗程一般7-14天 | 水肿,发热;心律失常,房颤及房扑;呼吸费力,皮瘆,乏力等 | 重组人IL-11及本品中其,它成分过敏者。 | 不宜在化疗前或化疔过程中使用;在血小板升至100×10°儿时应及时停药;尤其充血性心衰及房颤、房扑病史的患者慎用;使用期间应注意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监测。 |
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| 实体瘤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,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(ITP)的辅助治疗。 | CIT:化疗药结束后6~24小时皮下注射本品,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300U,每日一次,连续应用14天。ITP: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300U,每日一次,连续应用14天。 | 发热、肌肉酸痛、头晕。 | 对本品成份过敏者;严重心、脑血管疾病者;患有其它血液高凝状疾病者,近期发生血栓病者;合并严重感染者,宜控制感染后再使用本品。 | CIT使用需要化疗结束后6~24小时开始使用;本品对造血细胞表面的TPO受体的刺激可能会增加恶性血液病的发生风险。本品不用于治疗脊髓发育不良综合征(MDS)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。 |
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|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| 药品说明书推荐初始剂量为每天一次,每次25mg;对中度或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,建议剂量隔天1次,每次25mg,均需饭前服用(饭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) | 疲劳,头痛恶心,腹泻,肌肉痛,感觉异常,皮疹 | 暂无 | 起始剂量是50mg每天1次;对东方人患者或中度或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,起始剂量为25mg每天1次。空胃给药(餐前1小时或2小时)。和其它药物、食物或多价阳离子(如,铁、钙、铝,镁、硒,和锌)添加剂间允许间隔4小时。为减低出血风险调整每夭剂量至达到和维持血小板计数250 ×10°/。每天剂量不要超过75mg。 |
罗米司亭(国内末上市) |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二线治疗 | 初始剂量1ug/kg每周1次皮下注射 | 关节痛、眩晕失眠、肌肉痛、腹痛、消化不良、和感觉异常,头痛是最常见 | 暂无 | 可能增加血小板计数至产生血栓形成/栓塞并发症;可能增加血液学恶性病的风险、尤其是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。 |
氨肽素片 | 原发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、再生障碍性贫血 | 口服,一次5片,一日3次 | 暂无报道 | 暂无 | 暂无 |
利可君片 | 用于预防、治疗白血球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流 | 20mg tid 口服 | 暂无报道 | 过敏者禁用 | 急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慎用 |
咖啡酸片 |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,血小板减少症,外科手术时预防出血或者止血 | 每次0.1-0.38g,1天3次,14日一疗程 | 暂无报道。 | 暂无 | 暂无 |
四、心情驿站
日暮里-- 李飘飘...
按部就班的黑夜
运转倒退的日月
日暮下你的侧脸
小心翼翼划界限
扰乱了我平和的世界
不敢让你太了解
真实的我太多不完美
......
血小板减少、白细胞减低确实临床多见,每次用药还得联系兄弟科室,站长真是大好人,一网打尽!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记得在B站上有一个关于细胞主题的日本动漫,科普有不错效果
临床上自认为最难的就是血液病了,依稀记得当时考试血液病的题直接略过,随意选一个就是了